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的谷文昌紀念館考察。新華社記者的鏡頭定格下這樣一個瞬間——
參觀谷文昌帶領(lǐng)全縣百折不撓植樹治沙事跡的展覽時,總書記駐足凝視,仿佛進行著一場跨越數(shù)十年時空的對話。
人們不由想起,10年前,在河南蘭考焦裕祿同志紀念館,重溫焦裕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故事,總書記的目光也是這樣深情熾熱。
視焦裕祿為人生榜樣,“對照自己,見賢思齊”;多次談及谷文昌,表示“要見賢思齊,像他那樣做人、為政”……兩個苦縣窮縣的縣委書記,為何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別具分量?
古人曾以“官之至難者,令也”講述“縣官難做”。在黨的組織結(jié)構(gòu)和國家政權(quán)結(jié)構(gòu)中,縣一級承上啟下,縣委書記“官不大,責任不小、壓力不小”。
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擔任縣委書記。他和當?shù)匕傩?ldquo;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干”,摘掉正定“高產(chǎn)窮縣”帽子,走出“半城郊型”經(jīng)濟發(fā)展路子。縣委書記的“苦與樂”,總書記有深切的體會。
因為懂得,所以深有共鳴、倍加尊崇。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當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決“入黨為什么,當‘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問題。這問題,焦裕祿和谷文昌,用一生的無悔奉獻作了回答。
帶著黨的囑托,焦裕祿在蘭考,谷文昌在東山,帶領(lǐng)全縣抗擊風沙、植樹造林、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曾經(jīng)黃沙漫漫、鹽堿茫茫的蘭考如今沃野千里;曾經(jīng)“月月都有災(zāi)”的東山島蝶變?yōu)?ldquo;海上明珠”。而焦裕祿和谷文昌永遠長眠在他們?yōu)橹畠A情奉獻的土地上。
如今,兩位縣委書記已故去幾十載。然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中所寫的那樣,“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也正如這一次在谷文昌紀念館,總書記所強調(diào)的,“衡量干部業(yè)績好不好,關(guān)鍵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
谷文昌紀念館不遠處的空地上,木麻黃高大挺拔,樹旁“富美全靠木麻黃,幸福不忘谷文昌”的大字熠熠生輝;千余公里外,蘭考泡桐成林,匯聚“千頃澄碧”。
人們叫木麻黃為“谷樹”,喚泡桐為“焦桐”。它們是兩位縣委書記用生命澆灌的護民樹,也是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樹。
沒有一種事業(yè),比服務(wù)人民更偉大;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回報,比贏得民意更珍貴。
此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同谷文昌干部學院教師、學員代表親切交流,并飽含深情地指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走這條路,才是人間正道。這8個字,正出自1990年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時所寫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最高學府——中央黨校,焦裕祿和谷文昌的半身雕塑相互呼應(yīng),寄托著黨的期許,指引著學習的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曾為以焦裕祿、谷文昌為代表的好干部“畫像”——“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強國建設(shè)、民族復(fù)興號角嘹亮,對于黨的優(yōu)秀領(lǐng)導(dǎo)干部,不僅要高山仰止,還要以他們?yōu)殓R,不求急功近利的顯績,多干造福百姓的實績、澤被后人的潛績。
策劃:江時強、張曉松、鞠鵬
主筆:高蕾、吳劍鋒
視覺:張惠慧、孫鵬程
新華社國內(nèi)部、福建分社聯(lián)合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