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巍巍伏牛山東麓,豐饒的黃淮平原西部邊緣,美麗的沙河、澧河一路奔騰,穿越千年古縣舞陽,孕育出一束文明之光,閃耀今古。
它,就是賈湖遺址,位于漯河商埠古鎮(zhèn)和美食文化代表地的北舞渡鎮(zhèn)賈湖村。
大約9000年―7500年前,一群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居住。40年前,這片沉睡數(shù)千年的遺跡,第一次被發(fā)掘。伴隨著一件件文物相繼現(xiàn)世,賈湖的考古發(fā)現(xiàn)震驚中外,被譽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fā)現(xiàn)之一和“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上鐫刻著它的亙古輝煌。
時空輪轉,滄海桑田。
金色的陽光灑滿大地,帶著沉甸甸的收獲,我們迎來了賈湖遺址發(fā)掘40周年暨第二屆賈湖文化國際研討會,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漯河,分享研究成果,探源賈湖文化,賡續(xù)文明之光。
文明星火從這里點燃
天高云淡,秋風習習。
走進賈湖村,只見村內道路寬闊整潔,建筑古韻盎然,幾戶村民正在往屋檐下掛玉米串,黃澄澄、金燦燦的一片。
據賈湖移民碑記記載,明朝初年,賈姓先民自山西遷移此處定居之時,這里有一處湖泊存在,故湖以人姓命名,村以湖命名,即稱“賈湖村”。
時過境遷,湖水依舊波光閃爍,滋養(yǎng)著這個小村莊。距離湖邊不遠處,就是正在進行第九次發(fā)掘的賈湖遺址。本次發(fā)掘希望在環(huán)濠、稻田、古河道等遺跡方面有更多考古新發(fā)現(xiàn),進一步配合賈湖遺址保護展示提升工程,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供更多實證和依據。
在發(fā)掘現(xiàn)場,記者見到了年近六旬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特聘技師賈長有。他與賈湖遺址已經打了40年交道。1983年,賈湖遺址試掘時,他在北舞渡上高中,每天一放學就跑到現(xiàn)場圍觀,看得多了,逐漸對考古產生了興趣。翌年秋天,賈湖遺址第二次發(fā)掘,高中畢業(yè)的賈長有有幸被選中,配合考古隊在發(fā)掘工地干活兒。
懷著對考古的熱愛和揭開賈湖神秘面紗的期待,賈長有跟著遺址發(fā)掘和研究主持者張居中教授邊干邊學,先后參與7次發(fā)掘,目睹了賈湖遺址一點點拂去塵埃、震驚世界。
正是因為有了像他們這樣的一大批考古工作者和賈湖文化研究者嘔心瀝血,在浩如煙海的文物和史料中殫精竭慮、上下求索,縹囊歷代吉光片羽,緗帙四方雪泥鴻爪,才撥開了歷史的迷霧,叩開了人類文明之門。
1983年至2013年,賈湖遺址先后出土陶、石等文物近6000件,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房址、墓葬、灰坑、陶窯、人體骨骼、動物遺骸和植物標本。
諸多考古學者認為,賈湖遺址出土文物數(shù)量之多、品類之盛、制作之美、內涵之豐富,為全國同時期遺存所罕見,被視為新石器時代前期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是東亞地區(qū)萬年以來第一座歷史豐碑和文化高峰,與同時期西亞兩河流域的遠古文化相映生輝,是當時最耀眼的文化明星。
中國史前考古學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給予賈湖高度評價:“賈湖文化是中國史前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中華文明的星火從這里點燃。”
斯文在茲,延綿不絕。賈湖遺址的發(fā)現(xiàn)成為我國1萬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的又一實證。它與中華大地一處處遺址交相輝映,充分體現(xiàn)出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xù)性。
賈湖何以影響中國
悠悠歲月,晨曦初照于神州;浩浩史河,禮樂濫觴自賈湖。
賈湖遺址發(fā)掘40年來,向全世界展示了規(guī)模較大、保存完整、文化積淀極為豐厚的新石器時代前期聚落遺址,不斷吸引著全世界人民的目光。
站在這片土地上,感受著悠揚笛聲的空靈與腳下泥土的厚重,秋風吹過,草木搖曳,從現(xiàn)實回望遠古,思緒激蕩。
在這里凝望農耕文明——
南臨伏牛山余脈,北依豫中沃野。奔流而來的河水,在這里淤積出地肥水美的廣袤平原。這里植物蓬勃生長、動物自由棲息。
經考古發(fā)現(xiàn),賈湖先民在這里筑建房屋、馴化家畜、制作陶器、栽培大豆、耕種水稻、結網捕魚……新石器時代前期,人類才從洞穴里走出來,笨拙地開辟土地。賈湖展示了一幅生機盎然的農耕畫卷。這是9000年前人類生活的畫面。
在這里感受禮樂之源——
勞作之余,一曲笛聲。這種閑適畫面,最早由賈湖人勾勒。
賈湖出土的骨笛,由丹頂鶴尺骨制成,打破了先秦只有五聲音階的結論,是世界上最早七聲音階樂器,初現(xiàn)中原地區(qū)古代音樂文明的曙光。它的發(fā)現(xiàn)改寫了中國和世界音樂史。
1986年至1987年,一批閃著玉石般溫潤亮光的骨笛橫空出世,其中的一支被調往河南博物院收藏展示,因器形完整、意義重大,成為“九大鎮(zhèn)院之寶”之一。
1999年,英國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fā)表賈湖骨笛研究成果,標題是《Sounds of the Stone Age》(《石器時代的聲音》),并以骨笛照片作為封面。自此,賈湖全球知名。
而今,聆聽穿透9000年歷史煙云的笛音,那正是為后世吹響禮樂文明的先聲。
在這里探尋文字奧秘——
賈湖遺址博物館陳列著若干塊龜甲碎片。龜甲上的刻符如同文明在混沌之中睜開的眼眸。
經測定,這些刻符早于殷墟甲骨文4000多年,領先于古埃及紙草文字與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比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符和山東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文字早2000年。
賈湖刻符到底代表了什么?這給后世留下了無限遐想。
直到東漢時期,賈湖向東幾十公里的召陵,誕生了一位文字學家許慎。他窮盡一生編纂了一部《說文解字》,為溝通古今漢字文化樹起了一座豐碑。
在這里追溯飲食文化——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般滋味,最早由賈湖人品嘗。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馬克·戈溫教授對賈湖發(fā)掘的大量陶器內壁殘留物進行分析研究后,發(fā)現(xiàn)9000年前的賈湖人已經掌握了釀酒方法。在溫和的氣候下,他們把果汁和液體蜂蜜放入陶器發(fā)酵產生酒精,然后加入粳米繼續(xù)發(fā)酵,最終釀造成酒。這一發(fā)現(xiàn),打破了伊朗保持的釀酒紀錄,把世界釀酒史前推了1600年,也使得賈湖成為世界酒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
米飯是中國人日常飲食中的主食之一。八九千年前的賈湖地區(qū)和如今的江南氣候環(huán)境非常接近,稻香魚肥??脊叛芯窟€發(fā)現(xiàn),賈湖人不僅吃米、魚、肉,還吃野果,食物多達幾十種。
在賈湖遺址出土的文物中,一種叫作“甑”的器具,有“蒸”的作用。這是出現(xiàn)較早的蒸具之一。
食材、器具飽含著賈湖先民的生活智慧,蘊含著遠古時期的飲食文化,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對豐衣足食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這些歷經歲月積淀、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為漯河這座食品名城的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
城脈與文脈,一脈相承,生生不息。
賈湖文化煥新出新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3000年長安,5000年良渚,7000年仰韶,9000年賈湖……地大物博的中華大地,一處處遺址串聯(lián)起歷史脈絡,展開一幅宏偉畫卷,讓我們知所從來,讓我們走到今天。
記者來到新落成的賈湖遺址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古樸圓形建筑群,整體外形像是濺開的水滴,寓意“水是生命之基、文明之源”。博物館陳列展區(qū)分為“禮樂之源”1個主題展廳和“賈湖探秘”“骨笛”“龜甲與符號”“墓葬與葬禮”4個專題廳。每個展廳運用人工智能、5G、MR、雷達投影互動、3D動畫等高新技術,設計“糧食加工臺”“龜甲傳書”“與賈湖人對話”“賈湖人的葬禮”“賈湖人的家”等數(shù)字化創(chuàng)意互動展項。
在北京石景山區(qū)模式口的古街上,“85后”青年笛簫制作師董寅聰用動物的骨頭“復原”了賈湖骨笛,讓古樂器重奏“新聲”……
在央視《中國考古大會》節(jié)目上,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特聘教授劉正國和南京民族樂團演奏家于東波一曲骨笛演奏,激越清揚之音仿佛穿越了9000年的時空……
“秋韻沙澧 今朝漯河”秋燈會上,千架無人機緩緩升空,以天為幕,以光繪出仙鶴翱翔,骨笛聲響,遠古文化與科技藝術點亮城市之夜……
在年輕人喜歡的“B站”視頻平臺,網友們用新潮的方式制作出賈湖歌曲、賈湖手游,國潮新風讓“Z世代”愛上賈湖文化……
如今,人們心中的文明、博物館里的國寶、歷史書上的故事正以更新、更潮、更炫的方式回歸,賈湖文化活了起來、動了起來。
創(chuàng)新,是現(xiàn)代化漯河建設的鮮明標識。賈湖遺址的保護和文化傳承也注入了創(chuàng)新因子。
10月26日,位于賈湖村的河南農業(yè)大學(舞陽)現(xiàn)代農業(yè)綜合試驗站,籽粒飽滿的稻穗隨風搖曳,百畝示范稻田開鐮收割。
這片示范田選種的3個稻種是國內農業(yè)科學家經過十幾年的科研攻關,自主培育而成。試驗站成立3年來,專家團隊“手把手”對村民進行技術指導,推廣“旱改水”技術,引沙河水入田,在靠天收的旱地走出新“稻”路,讓燦爛輝煌的稻作文化代代相傳、接力賡續(xù)。
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我市堅持“文化點亮城市、產業(yè)彰顯特色、創(chuàng)新引領未來”的發(fā)展理念,以賈湖文化為支點,積極融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集聚成勢,把賈湖遺址、賈湖遺址博物館、北舞渡山陜會館、沙河濕地公園、胡辣湯美食文化、賈湖酒文化、舞陽鹽文化、舞陽農民畫等文旅資源串聯(lián)起來,大力發(fā)展文化旅游業(yè)、鄉(xiāng)村旅游業(yè)、生態(tài)旅游業(yè),推動農食科文旅融合發(fā)展。我市以賈湖文化為切入點,設計開發(fā)賈湖IP形象、繪本讀物、伴手禮品等一批有濃厚地域文化特色的產品,讓文創(chuàng)產品代表賈湖文化“張嘴說話”,展現(xiàn)漯河“三城”建設的獨特魅力。
行走漯河盡覽千年風采,探源文明再譜當代華章。借紀念賈湖遺址發(fā)掘40周年暨第二屆賈湖文化國際研討會之東風,祝愿賈湖這張文化名片更加璀璨,成為點亮城市、點亮產業(yè)、點亮未來的燈火。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