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耿紅波 李諾)7月30日下午,市廣播電視臺第七期讀書交流活動在大學路117號臺職工圖書室舉辦。本期交流活動由臺工會副主席趙學民主持,漯河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市三八紅旗手、感動漯河2020十大年度人物、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市十佳市民、電視社教中心編導張培同志分享,20余名職工代表參加本期讀書交流活動。
張培以“女性的堅韌與美好”為主題,為大家分享的好書是《她們和她們》。張培介紹:這是一部以女性視角看待女性,令人真正感受到女性生命力的采訪作品合集,作者是三位資深女記者,書中的主角也是女性。全書一共12個篇章,有人物特寫、也有新聞事件的深度報道。既呈現了獨特細膩的個體生命經驗,也關注了結構層面的變化及其影響。作者走近那些多姿多彩、經歷各異的主人公,探尋她們的生活情感與心靈吶喊,描述她們的熱情與夢想、迷惘與掙扎。不管有多么艱難和苦痛,她們依然選擇傾聽內心的聲音,勇敢而堅定,執(zhí)著且向前。她們身上迸發(fā)出來的力量,讓人感動甚至震撼。
為什么分享這本書呢?張培說,首先,故事中一位位女性人物迸發(fā)出的生命力,是讓人深深觸動的,她們有情感、有渴望、有欲求、有理想、有干勁兒,她們的價值不再囿于單一化的“生育價值”。另外,書中的敘事風格、寫作思路,也是我們經常在一線采訪的記者、編導可以借鑒學習的。張培說,本書的《在長豐,女性向前一步》和《外婆在廚房寫作》是她感觸最為深刻的,也是她想向大家重點推薦兩個篇章。
《在長豐,女性向前一步》中介紹了由國家衛(wèi)計委和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主導的,從2011年——2018年在安徽的長豐縣實施的一項性別平等實驗,長豐縣的婦女干部、普通農婦等女性們,在性別平等實驗中,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渴望。她們將一生獻身于家庭,但這幾年的實驗,給了她們一些精神上的自足和豐盈。她們建起了獨立的女性村民們議事空間,叫“婦女微家”,11位成員通過競選產生,她們忙完農活,騎著車走過鄉(xiāng)間道路,每個月一次在這里開會議事,學《反家庭暴力法》和《婚姻法》,為村里的女性爭取權益,為道路水電之類的大事提出意見建議,她們已經習慣這種生活。
《外婆在廚房寫作》的主人公是楊本芬,60歲開始寫作,80歲第一本書《秋園》出版,豆瓣評分高達8.9。時年56歲的外婆楊本芬生活在南京西康新村上世紀七十年代建成的公寓樓里,75平米的兩居室擠下了三代五口人,一間由封閉陽臺改建成的廚房,四五平米的小小空間,安置了水池、灶臺和料理臺,剩下一點點空隙,連張桌子都放不下。她爽快麻利,很多時間都待在這間廚房里,忙活一日三餐。燉著湯,她就在一張矮凳上坐下,再找一張更高的凳子,在一沓白紙上,開始下筆寫文章。
她這一生,總是被虧待,錯失過許多機會,有很多未竟的夢想,她前半生最大的愿望是讀書,始終盼望,終究落空。
女兒心疼她,知道媽媽有未竟的文學夢想,鼓勵她寫作,持續(xù)寫了兩年,完成十多萬字,作品完成17年后終于出版,過程過程很坎坷,結局還是很好的。生活一次次給她開玩笑,她卻每一次都認真對待。一位普通平凡的中老年女性,沒有一直的平凡下去,晚年,她跳出了自己平淡的生活圈,開始追求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結果成功了,她先后出版了四本書,并且獲得了各種各樣的獎項。
分享文章內容后, 張培談了自己的觸動和感悟:女性是獨立的,是自由的,不應成為任何人的附庸,接受自己每一個當下的樣子,并不斷地讓自己變得更美好。在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下,做我可以做的,追尋我可以追尋的,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付出十二分的努力,一定會遇見那個閃閃發(fā)光的自己。另外,經常拍攝撰寫新聞專題稿件和策劃文案的同事,可以學習借鑒作者的謀局寫作風格,依靠對場景的細致描述完成了“蒙太奇式”情景的轉換、故事的推進、人物的粉墨登場。
在楊本芬的身上,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她可能一輩子與柴米油鹽打交道,也可能一輩子埋沒于針頭線腦中,她是母親,她是妻子,她是女兒,但萬千歸宗,她是她自己。當女性從眾多角色和標簽中回歸到她自己,我們是不是要為自己做些什么呢。
責編:翟柯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